氫能產業政策利好,將成為新能源行業新的風口
- 發布時間:2022-11-17
- 發布者: 本站
- 來源: 原創
- 閱讀量:
隨著雙碳目標的不斷推進,曾經在國內“不溫不火”的氫能從去年開始活躍起來,正在成為新能源產業的新風口。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標志著氫能產業“頂層設計方案”正式出臺,明確將氫能列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后,北京、上海、山東、湖北、深圳、河南等30多個省市相繼出臺了氫能產業相關規劃和政策。著眼于氫能本身,其產業鏈整體分為上游生產、中游儲運、下游應用三個環節。其中,氫氣儲運處于產業鏈中游,是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成本約占總成本的30%。此外,由于氫氣是二次能源,且氫氣具有密度低、易爆炸的特點,因此成本控制、儲氫密度和安全性能是氫氣儲運行業關注和發展的重點。
儲氫方式有四種: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有機液態儲氫和固態儲氫。其中高壓氣態儲氫具有操作簡單、技術應用成熟、成本低廉等優點,但儲氫密度較低,是目前國內應用最廣泛的技術路線。相關設備主要是車載儲氫瓶,對應的運輸方式有長管拖車和管道運輸。
低溫液氫儲存密度大,技術難度大,成本高。運輸設備主要是低溫絕熱液氫罐/瓶和液氫運輸罐車。目前國內主要用于航空領域,民用液氫項目近年來也在加速推進。固態儲氫和有機液態儲氫都是先進技術。我國與德國、日本等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大部分還處于實驗室階段,遠未商業化,是未來儲運技術的重點研究方向。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中國的氫氣儲運將向“低壓到高壓”、“氣體到多相”方向發展,從而逐步提高氫氣儲運能力。在氫能市場發展初期,更具性價比的高壓氫氣儲運模式將是主要模式,中期(2030年)氫氣需求半徑將逐漸增大,主要以氣體和低溫液體為主。遠期(2050年)高密度、高安全性儲氫成為現實,建成完整的氫能管網。同時,固體和有機液體儲運標準和管道輸配標準將作為配套設施出臺。
綜上所述,氫氣儲運作為氫能產業的基礎設施,對保障氫氣的供應具有重要作用。在四大主流儲運技術中,我國常用的高壓氣態氫儲運技術含量較低,遠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科技含量更高、安全性和效率更高的液態儲氫和固態儲氫將是未來儲氫和運輸技術的發展趨勢,但目前這類技術仍處于研發論證階段。此外,目前成熟的車用儲氫瓶市場,雖然行業集中度整體高達80%,但近三年有下降趨勢,市場競爭力在提升。